尊敬的家長、親愛的同學們:
當前,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猖獗、案件高發,為了你們的財產安全,請認真閱讀此信,以增強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和能力,避免受害,有效遏制此類犯罪發生。
學生家長要注意的6種常見詐騙如下:
1.冒充公檢法詐騙。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,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盜用涉嫌洗錢犯罪為由,要求將其資金轉入所謂的“安全賬戶”配合調查。
2.網絡虛假貸款詐騙。騙子通過發送短信或網上發布虛假信息,稱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貸款,受害人與其聯系后,對方就以先匯款至指定賬戶證明有償還能力或帳戶解凍、公證費等各種方式實施詐騙。

4.網絡“刷單”詐騙。詐騙分子首先會給應聘者下發一兩個比較小額的刷單任務,有時還會“按照約定”返還本金和傭金,為的就是“放長線釣大魚”,充分贏得應聘者的信任。隨后,騙子會逐漸加大刷單任務的數量和金額,同時利用“必須刷滿多少單以上才能結算”或者“卡單”等理由,來誘騙應聘者繼續投入本金。
5.投資理財詐騙。詐騙分子首先誘騙受害人在虛假網絡投資平臺投入少量資金,短期內給予高額回報,以此引誘受害人不斷注入大量資金,最終謊稱“賬戶異常”“提現限額”等情況造成受害人血本無歸,隨后銷聲匿跡。
6.冒充領導詐騙。犯罪嫌疑人通過電話、短信、網絡社交工具(QQ、微信、微博等)等方式,冒充鄉鎮領導、公司老板、上級管理者等身份(冒充領導身邊的秘書、司機等,同樣是以領導的名義),以與其他公司合作伙伴簽合同、送禮、遇事急需用錢等事情為由,誘騙被害人轉賬匯款,從而實施詐騙。此類詐騙受害群體多為村干部、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,且詐騙數額較大。
公安機關破獲的此類案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嫌疑人無論怎樣花言巧語、手段翻新,最終都要落實到一個點上,就是向受害人索要銀行卡、密碼和賬號,因此,防范電信網絡詐騙,我們要做到以下這6點:
1.堅持不輕信、不透露、不轉賬的原則,平時多關注電視、報紙、網絡,多接觸、掌握一些防騙信息、技巧。
2.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,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。堅信無端的中獎信都是詐騙分子設置的騙局。
3.遇到“中獎”、電話欠費、“退稅”、“涉嫌違法犯罪”等內容的電話、信息時,不要相信,不要理睬,不回復信息,不輕易打開不明鏈接、下載軟件,不輕易用手機掃二維碼。
4.加強保密意識,不輕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、存款、銀行卡信息,更不要向對方匯款、轉賬。
5.遇事不要著急,可以直接撥打110咨詢、或到銀行、稅務、電信、公安等相關部門當面核實,未經核實前,切勿將資金轉入陌生賬戶。
6.下載“國家反詐中心”APP。該APP集報案助手、線索舉報、詐騙預警提示、反詐宣傳等多種功能于一體,可以幫助用戶預警詐騙信息、快速舉報詐騙內容、高效提取電子證據、了解防騙技巧,切實提升用戶的識騙防騙能力。掃描二維碼下載并注冊:

蘭州新華互聯網中等職業學校
2021.9
2021.9